第713章 州试(2 / 2)

大宋燕王 战国萧烟 1777 字 11天前

不过前十名的名次还要皇帝亲自确定。

五天后,皇帝召见礼部推荐的前十名考生入殿问策。

又三天,最终殿试名次确定。

冬月二十四,东华门外放榜。

同时下诏,特此礼部奏名举人王桐以下一百八十人进士及第、进士出身、同进士出身。

放榜当日,汴京城内锣鼓喧天,茶楼酒肆预定一空,亲友同学相互道喜,榜上有名者,从此便有机会走上仕途,更有机会位列执宰,如此喜事,他们自然要庆祝。

考生庆祝、新科进士庆祝,汴京朝廷也在庆祝。

赵昚当朝大肆嘉奖成功主持此次科举的礼部官员和宰相史浩,一次科举便为朝廷选拔出了一百八十名人才,有他们加入,何愁大宋不能复兴!

说到兴起时,赵昚当场宣布明年再开一次科举,再为朝廷挑选一批人才!

史浩和礼部官员听闻此话,忽然感觉头一沉。

举办一次科举耗费的人力财力物力是巨大的,今年这次科举前前后后忙了近一年,不知从各部各司借调了多少人手,欠下了多少人情,要不是此次科举是宰相史浩亲自主持,他能从中协调,礼部上下官员就是全都累死,都办不成这次科举。

以目前朝廷的情况,每年来一次,有些困难,也不太合适。

史浩作为宰相,又是赵昚信赖的老师,自然不能让此事成为定局,于是他马上委婉的提出了异议。

他说通过今年这次科举,发现考生的质量还不是太高,每年考一次发现不了多少合格的人才,与其每年耗费财力,不如隔年举行一次,也让江北学子有时间专心读书,追求学问。要是每年考一次,学子一年到头都在赶考路上,就没有时间好好读书,不管多考几次,学问都很难有进步。

赵昚稍稍一想,发现老师说的话有道理,淮河以北文教衰落,若是本就不多的学子们每年都在忙于奔波考试,确实没有太多时间安静的坐下来学习,若学业没有进步,考再多次,也考不中进士,长此以往,对朝廷选材并无好处。

于是赵昚便收回成命,说宰相思虑深远,何时再次举行科举,到时再议。

几天后,吏部组织本次考中进士的一百八十人参加为期半个月的集体学习,学习完毕将要一一授官,大部分会派往地方为官,在地方上进行培养。

根据朝廷的规划,这批新科进士,三五年内将会取代掉很大一部分州县主官,在金国统治下做过官的官员,将会陆陆续续被淘汰,从淮河以南北上的官员和新科进士,会逐步取代他们的位置。

当然这些针对前朝旧官的规划只有皇帝、执宰、尚书省主官和吏部尚书、侍郎等人知道,其他人则无从得知。

就在汴京在忙着省试、殿试选拔治理地方的年轻人才时,北方的西金、东金在入秋之后再次动起刀兵。

只不过这次战争是由完颜雍率先挑起发动。

去年五月完颜雍趁完颜亮忙于平定蒙古草原诸部叛乱之时,一路从临潢府、庆州向西蚕食推进,半年下来向西蚕食几百里,并且趁完颜亮无暇分心之时,进一步巩固了与北方草原各部的关系。

今年以来,完颜雍继续向西渗透,并且计划再次从奉圣州出兵,绕道草原,直捣大同府!

不过他的意图被完颜亮识破,但他并没有就此退缩,反而投入更多兵力,从南北两路同时出兵,直取大同府。

完颜亮兵力虽多,但主力四处分散,一部分驻在真定府、河间府,一部分驻在太原府、平阳府,一部分驻在关中,这三地与大同府之间不是有群山险道相隔,便是有大河深谷阻拦,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支援。

而完颜雍的部队在草原上一路驰骋,不消十天时间就已抵近大同府三百里之内,若无阻拦,三两天内便能直趋大同府。

心高气傲的完颜亮自然不会轻易让完颜雍打到自己城门下,于是亲自统领大同府周边八万大军北上迎击完颜雍。

与此同时,命真定府、河间府金军进攻燕京,伺机夺取平州或奉圣州,逼使燕京守军回援燕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