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48 刚正宰相寇准(2 / 2)

赵匡义大怒,把寇准叫去问。

寇准请温仲舒作证,说那是疯子在乱叫!

张逊让王宾单独上奏,言辞很严厉,指责寇准包藏祸心。

这事令赵匡义很生气,当下贬谪了张逊,寇准也被免官任青州知府。

这一事,对寇准是个打击。许多人,经过打击之后,开始由菱角分明的石头,被磨成了鹅卵石,圆滑不已。

但是,寇准没有,菱角分明,还是菱角分明!

赵匡义赶走了寇准后,才知道,自己很多事需要寇准拿主意,根本离不开他,当下闷闷不乐,经常询问有关寇准在青州的情况。

第二年,寇准就被召回京师,拜为参知政事。

寇准回去朝廷之后,劝说赵匡义立皇储。

原来赵匡义在位日久,一直未立皇储。未立的原因,我们前面说过,是因为俩个皇储都早死了,使得赵匡义不敢再轻立皇储。

立太子这事,令赵匡义头疼不已。

赵匡胤驾崩后,其子德昭未能继位,赵匡义以皇弟身分践祚,并且赵匡胤之死还有“烛影斧声”之谜,也就是说赵匡义有杀兄夺位之嫌。因此,他的传位,就面临两个选择:立自己的儿子,还是立哥哥赵匡胤的儿子。

当时一般大臣都讳言立储一事。大臣冯拯曾上疏请立皇储,被太宗贬到岭南。从此朝野上下很少有人再敢议论此事。

寇准刚从青州还朝,入见赵匡义。

赵匡义当时正患足疾,让寇准看过伤情后,深情地问道:“你怎么现在才回京?”问完,自己都觉得有点过意不去,接着便向寇准问起应立谁为皇太子。

寇准已猜到赵匡义这次召见他的目的,他早已成竹在胸,但他并没有直接回答赵匡义的问题。

他朗声说:“为天下选择国君,不能与后妃、中官商量,也不能与近臣谋划;应选择众望所归者立为太子。”

赵匡义低头想了好久,屏退左右的人,轻声问道:“襄王怎么样?”

寇准心中暗喜,便顺水推舟地说:“知子莫若父。陛下既然认为襄王可以,就请决定吧。”

第二天,赵匡义便宣布襄王赵恒为开封尹,改封寿王,后立为皇太子。

赵匡义与太子赵恒拜谒祖庙回来,京城的人们拥挤在道路两旁喜气洋洋,争着看皇太子。

这时人群中有人喊了声“少年天子”。

赵匡义听后很不高兴,问寇准说:“人心归向太子将把我放在什么位置?”

寇准连连拜贺说:“陛下选择的皇储深得人心,这是国家的福气。”

赵匡义恍然大悟,赏寇准对饮,大醉而罢。

此后,赵匡义更加依重寇准。

有人给赵匡义献了个宝物:一通天犀。

赵匡义令人加工成两条犀带,一条自用,另一条赐给了寇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