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62 一代贤相范仲淹(2 / 2)

赵祯看后,果然大怒,没想到富弼和石介胆大包天,竟然敢做霍光之事!

范仲淹、富弼等人,真是有理也说不清,只好请求外任。

他们一离开朝廷,变法遂告失败。

范仲淹外任邓州知州,调任荆南时,邓州百姓拦住使者请求留任范仲淹。

范仲淹本人也愿意留在邓州,朝廷答应了这一要求。

不久,范仲淹调往杭州,升为户部侍郎后,又调往青州。

只是,这时的范仲淹已经病倒,他请求调任颍州。

朝廷也答应了,可是,范仲淹还没有到任,就死在路上,终年六十四岁。

朝廷赠他为兵部尚书,谥号“文正”。

赵祯听说范仲淹病后,经常派人送药、慰问,等到范仲淹病逝后,赵祯嗟叹哀悼,知道再也不会有这样的忠臣了!他又派人去慰问其家人。

范仲淹埋葬后,赵祯亲自题写了墓碑,叫“褒贤之碑”。

范仲淹的性情刚烈,但外表温和,本性十分孝敬。后来,他虽然做了大官,但不是家中来客也决不大吃大喝。妻儿的衣服和饭食,仅仅只能自己充饥、御寒。

范仲淹对人好施予,在乡族中设置义庄,用以赡养族人。他博爱善施,士大夫大多出自其门下,即使是小巷之人,都能说出他的名字。

他死的那天,四面八方,凡是听到这一消息的,都替他叹惜,为他落泪。

范仲淹治理国家,崇尚忠厚,所至之处又恩爱百姓,所以,老百姓和众多的羌部族,都画上他的像在其生前就来祭祀他。等到他死时,羌部族的首领数百人,像失去父亲一样痛哭,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。

范仲淹,用他的人品,用他为国的贡献,足以不朽。他的功劳,在于为国为民,在于高尚品德,在于击退西夏,在于收服羌族。但他的庆历新政要是成功的,那他将与历史上的商鞅并列,可惜,他没有成功,使得他在历史上的地位降低。不过,凭他的贡献,凭他的文才,也足以不朽。

他写下的《岳阳楼记》,其中说:“先天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,他确实做到了这一点。我们总说人世间没有无私的圣人,但是,通过范仲淹的一生,我可以肯定地说,他就是圣人一般的人。

后人评价范仲淹,都称他为范文正公,对他无不尊敬。

同时代的蔡襄说他:“公薨之后,独无余资。君国以忠,亲友以义,进退安危,不易其志。立身大节,明白如是。”

稍后的苏轼说他:“出为名相,处为名贤;乐在人后,忧在人先。经天纬地,阙谥宜然,贤哉斯诣,轶后空前。”

范文正公,人格上,无可挑剔,惜其变法不成,惜哉!惜哉!